编者按: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为推动全会精神走进青少年、更好入脑入心入魂,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工作,教育引领广大少先队员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中国少年报·未来网从即日起推出“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报道。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报道①
全会精神润童心:将理想信念种进孩子们的心间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 凌萌
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五五”规划建议),擘画了未来发展蓝图,更对青少年成长、理想信念教育等领域作出明确指引。为让全会精神走进校园、浸润童心,全国多地中小学、少先队迅速响应,以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主题队会、生态实践、红色主题演讲等形式,将重大政策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成长体验,引导少年儿童在学习与实践中读懂国家发展方向,成长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未来生力军。
在宏伟蓝图中体悟成长方向
“同学们,你们知道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个什么‘会’吗?”10月25日,山东省寿光市建桥学校校园内,一堂堂生动的主题队会在各年级的教室进行着。少先队员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坐得笔直,目光紧紧追随着讲台前的老师。
为了让少先队员们读懂全会精神,山东省寿光市建桥学校通过主题队会的形式,组织少先队员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主题队会上,老师们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通过讲故事、看动画、小组讨论等方式,介绍国家发展的美好蓝图,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的“小梦想”和“大理想”。

山东省寿光市建桥学校,少先队员们在主题队会上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受访者供图)
“在主题队会上,辅导员老师放映了动画片,并告诉我们,国家的发展就像在盖一座超级大厦,需要很多人才。我们每个少先队员就像一块块‘小砖头’,现在学好知识,就是把我们自己变得更结实,将来才能为这座大厦贡献自己的力量。”寿光市建桥学校五(5)中队李智羽将老师在主题队会上的生动比喻牢记在心。他说,“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科学家、工程师那样厉害的‘创新人才’!”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了解到,这次全会是为我们国家的未来画一张美好的‘蓝图’。”寿光市建桥学校二(2)中队单嘉乐向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分享道,在主题队会上,她明白了少先队员今天的努力是和祖国的明天连在一起的。“少先队员‘时刻准备着’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的学好本领,养成好习惯,长大后才能接过建设祖国的接力棒!”
“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我仿佛看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明天。”寿光市建桥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苏伟华接受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讲国家大事,既能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国家的小主人,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更能帮他们把个人成长和祖国发展连在一起,从小立下为国家富强、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志向。
在生态实践中培养责任担当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十五五”规划建议将“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列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
在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美丽中国建设”理念正通过少先队员可感可知的实践场景落地生根,成为读懂全会精神的“第一课堂”。连日来,该校延续已开展七年的“小河长”计划,发起“无废进校园”系列行动,让红领巾在守护家乡蓝天绿水的生动实践中,真切领悟生态保护的要义。

少先队员们制作的“无废”手工作品。(受访者供图)
“无废进校园”行动中,少先队员们将身边的废旧书刊、报纸、塑料瓶等废弃材料循环利用,制作“无废”手工书画作品、开展“我的无废一天”影像日志记录等,将校园打造成了一座变废为宝的“循环花园”。
这样的实践也让孩子们收获了独特的成长体验。杭州市学军小学六年级(5)班屠偌妍和同学们利用废弃的生活用品制作了一架“过山车”。“我和小伙伴们组建了一支开发团队,大家共同设计出了一款由弧形滑道、阶梯通道、旋转漏洞、隐蔽式开口组合而成的创意过山车。家长们也给我们提了意见建议:过山车要做成可组装的,方便携带。就这样,各种不同造型的原材料添加了上去,我们还在使用前做了无害处理,防止二次污染。最终这款作品获得了学校的优胜奖,‘过山车’被留校长期展览。”屠偌妍向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分享道。

少先队员们展示制作的“无废”手工作品。(受访者供图)
在变废为宝的动手实践中,杭州市学军小学六年级(5)班郑霁泽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无废进校园’活动中,学校向大家发出了‘美丽中国我们在行动’的倡议,开设了‘无废’科学公开课,我和同学们还自编自导自演了课本剧《无废校园保卫战》。我深切感受到,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理念已自发印刻在每个人的心里。”郑霁泽接受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杭州市学军小学大队辅导员刘方竞看来,活动的开展对少先队员们而言不只是一次政治学习,更是一场成长启蒙。“我们希望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筑牢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培育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进而点燃少先队员们的学习动力,主动拥抱未来。”刘方竞接受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红色基因中厚植家国情怀
红色基因是党始终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强调“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为新时代少先队育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份精神指引,正通过一场场实践活动在少年儿童的心中落地生根。

广西南宁市西大附属学校开展“红领巾·寻光八桂——我的课堂在路上”演讲比赛活动。(受访者供图)
在广西南宁市西大附属学校,以“红领巾·寻光八桂——我的课堂在路上”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近日在校园内开展。活动中,少先队员们自信登台,在真挚讲述中,壮乡风情、青山绿水与各民族守望相助的红色故事交织共鸣,既延伸了课堂边界、播撒知识种子,更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家国情怀的全会精神融入童心,让红色基因与爱国情怀在实践中生根发芽。
“有同学分享了在游览漓江后总结出的数学规律,还关注到了环境保护问题;还有同学分享了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的感悟,回顾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战、艰苦创业的历史,又看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农村新面貌。听了大家的分享,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祖国如今的大好河山是一代代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好好学习,接好新时代的接力棒!”南宁市西大附属学校八(8)中队陈瑾瑜向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分享了她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感受。

广西南宁市西大附属学校开展“红领巾·寻光八桂——我的课堂在路上”演讲比赛活动。(受访者供图)
这样的育人实践,源于学校少先队工作者对全会精神的深刻解读与创新转化。南宁市西大附属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刘克甜接受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紧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核心要义,结合广西地域特色与少先队工作实际设计活动,将“学思想、强信念、跟党走”变成能看见、能讲出的真实感受,将理想信念的种子种进孩子们的心间,让全会精神转化为少年儿童可感可知的生动实践。
“此次活动让少先队员们感受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与他们的成长息息相关。队员们走进红色地标,从历史故事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力量,让红色基因成为坚实的人生底色。同时,在学习感悟中引导少先队员将个人成长与家乡发展联系起来,厚植他们的家国情怀,培育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未来生力军。”刘克甜表示。
编辑: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