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 谢青)“学校需要组织一场关于AI应用的大赛活动,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竞赛主题,如何才能策划好?”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会干部柳真从自己的“真问题”入手,在IBM SkillsBuild平台上寻求答案。
将人工智能通识内容融入专业教学,用智能工具打磨求职简历,组队研发农业智能灌溉系统,举办就业技能大赛……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一场以“AI赋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变革正在深入推进。作为全国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该校依托“新领人才公益学习计划”与IBM SkillsBuild平台,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近日,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IBM2025-2026年度“新领人才公益学习计划”(以下简称“新领人才计划”)二期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标志着该计划从一期面向中职的AI基础素养启蒙,迈向高职院校的高阶技能训练与创新教学体系构建,以多点突破之势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科研机构、职业院校及IBM的领导和专家齐聚一堂,共探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政策锚定方向 明晰人才定位
从技校学生到在世界技能大赛上赢得金牌,“00后”女孩鲁静怡的成长故事近日登上了热搜,网友热议“走技能之路亦能拥有璀璨人生”。
媒体评论称,鲁静怡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逆袭,更是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技能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实际上,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传统“蓝领”岗位已逐渐被人工智能所改变,服务新兴产业的数字化岗位“新领”人才正在成为职业教育培育的新路径。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提到,“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产业布局相衔接的职业教育布局。推动校企在办学、育人、就业等方面深度合作。”
今年4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明确提出“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赋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新领人才培养必须紧扣数字经济发展脉搏,打通政策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募资部主任随红旗介绍,为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需求,助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深度发展,“新领人才计划”依托IBM SkillsBuild平台的技术类与求职就业类课程资源,通过教师培训、入校指导等务实举措,向职业院校师生普及数字化知识,提升学生职业软技能。

学生参加“新领人才计划”学习。(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一期项目重点支持河北三所中职学校,推动AI通识内容普及和基础技能入门,成效显著。今年以来,项目组已完成烟台城市科技职业学院、深圳城市职业学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的深度调研。
“调研让我们明确了‘AI+专业’的融合路径,避免了资源供给与实际需求脱节。”随红旗表示,“新一期‘新领人才计划’既是公益力量助力教育公平的实践,更是为产业转型培育后备人才的探索,也是响应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也是以公益力量点亮青年成才之路的实践探索。”
三维实践推进 能力培养落地见效
“数字经济催生的‘新领’群体,正成为连接传统技能与现代产业的关键纽带。”IBM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部沈烁指出,不同于传统蓝领的体力技能导向与白领的学历背景要求,“新领”人才以专业数字化技能为核心竞争力,涵盖智能机械维修、提示词工程、网络安全等新兴岗位。
为精准匹配这一需求,SkillsBuild平台构建起“基础-中级-高级”三级课程体系,覆盖多元学习场景。包括基础层开设“什么是人工智能”“交流技能”等通识课程,进阶层打造“数据科学进阶”“人工智能应用”等专业模块,实战层设置“项目管理”“设计思维”等职场技能课程。
“这种分层设计,既呼应了职业院校不同年级的教学需求,也为劳动者技能升级提供灵活路径。”教育部资源中心杂志社社长蒋宇告诉记者,当前“新领人才计划”已进入“培训赋能+活动驱动+研究支撑”的全面实施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二期项目围绕“AI素养提升、职场软技能强化、教师教学创新”构建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在入校指导环节,IBM工程师志愿者与教育专家组成的团队已在烟台、深圳、合肥三地开展首轮培训,通过“平台实操+路径设计”的沉浸式教学,帮助教师掌握SkillsBuild平台的课程嵌入与个性化学习引导技巧。

图为设计思维工作坊现场。(受访者供图)
作为二期项目正式启动后首场重点活动,11月17至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设计思维工作坊在IBM创新体验中心圆满收官。活动旨在帮助高职院校的教师团队,“借助IBM SkillsBuild学习资源,以学生为用户、需求为导向、创新为驱动”,依托IBM设计思维方法论,量身定制出各校《AI畅想大赛》的落地执行方案。
据培训教师介绍,工作坊遵循“同理心洞察—问题定义—创意发散—原型构建”的设计思维流程。在IBM战略咨询师的引导下,各院校师生团队首先走进课堂、清晰描绘学生画像,深入观察高职学生在AI认知、工具应用与具体实践中的真实困境,精准捕捉“学生觉得AI遥远抽象”“学生渴望实战机会”等痛点,在IBM导师带领下,老师们将碎片灵感转化为完整的活动方案。
“工作坊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清晰的方法论和工具包,”一位参会教师表示,“我们带着模糊的想法而来,离开时,手中已是包含时间表、任务书、评分细则的完整方案,心里有底了。”烟台市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们也感慨:“过去对AI的教学容易陷进技术细节,这次工作坊让我们重新回到‘人’的视角,真正理解学生要什么、专业缺什么。”
据记者了解,本次工作坊的产出,将直接服务于各校后续开展的《AI畅想大赛》,形成“学习—设计—实践—竞赛”的育人闭环。“通过深度互动,让政府、企业的资源不是‘蜻蜓点水’,而是真正嵌入院校的教学创新链条。”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坊的开展,让教师从‘被动接受资源’变为‘主动设计教学’,这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最需要的内生动力。”

学生参加“新领人才计划”学习。(受访者供图)
政校企协同 筑牢就业赋能根基
平台的广泛应用,正推动形成“公益平台+职业院校+企业需求”的协同育人生态。“当前,职业教育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教育部资源中心副主任肖航指出,新一期“新领人才计划”的核心升级在于“从资源供给向生态构建跨越”。
肖航表示,“公益的价值不仅在于当下的资源输送,更在于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种下‘可持续成长的种子’。”据了解,IBM SkillsBuild平台已形成成熟的数字化技能培养路径,学生可自主选择课程主题与进阶方向,全面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知识。此前该项目已覆盖15个省市,累计惠及近500万人次,活跃用户占比超90%。

图为IBM中国区企业社会责任负责人陈慧纯(受访者供图)
IBM大中华区企业社会责任总经理陈慧纯就公司参与二期项目的愿景进行了系统阐述。她表示,IBM将继续发挥企业在AI、数字化与行业实践方面的优势,将全球教育资源与本土需求深度结合,以长期公益投入的方式支持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新一期“新领人才计划”通过“平台+工具+工作坊”的三维支撑体系,正持续输出可复制的“AI+职教”实践经验。
“我们期待在职业教育交流、产教融合、国际合作等领域深化合作。”陈慧纯表示,IBM将持续投入资源,为职校学生搭建数字化技能成长通道,助力其提升就业竞争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字时代找到发展舞台。
编辑: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