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为AI生成
我们的大脑是一件精密仪器,不是出厂后就一成不变的,而是“用进废退”的系统,也是一套“你怎么对它,它就怎么反馈你”的机制。
孩子聪不聪明也是这个道理。
你的谈吐、语气、教养,都会对他的大脑发育造成影响。
别等到孩子注意力变差、记忆力衰退、情绪暴躁不稳定时,才来后悔——
当初就应该早点把他的这6个坏习惯纠正过来。
看完后别焦虑,也别自责,只要你及时调整,孩子的大脑依然有巨大可塑性。
1 屏幕成瘾:“数字鸦片” 让大脑变 “钝”

图片为AI生成
现在的孩子,不少人一放学就抱着手机刷短视频、玩游戏,连吃饭时都舍不得放下。牛津大学出版社曾将 “脑腐” 列为年度关键词,指的就是长期接触碎片化、低质量的屏幕内容,会让孩子的思维逐渐钝化。这是因为刷视频、玩游戏带来的 “即时快感”,会让大脑大量分泌多巴胺,长期成瘾后,大脑灰质会减少、皮质层变薄,导致孩子很难沉下心做需要深度思考的事,比如看书、解数学题。就像那位高考 699 分考上清华的男生说的:“我 12 年没碰过电子游戏,也不刷短视频,才能专心投入学习。”
家长该怎么做:
每天带孩子出门进行 1 小时户外活动,比如骑车、打球,让他接触真实世界的乐趣;
用绘画、手工、桌游等替代屏幕娱乐,培养能让孩子专注的爱好;
家长以身作则,孩子在家时尽量不刷手机,多陪他一起做无屏幕活动。
2 睡眠不足:深夜灯光 “偷走” 大脑活力

图片为AI生成
不少家长觉得 “孩子多学一会儿总没错”,甚至允许孩子写作业到凌晨 1 点。
晚上10点到凌晨2点,是大脑进行自我修复的时期,
只有休息好了,第二天,孩子的大脑才会更好使。就像谷爱凌和江西高考状元杨一鸣都提到的,规律充足的睡眠,才是高效学习的基础,熬夜反而会让大脑 “越用越笨”。
而长期熬夜,会使孩子:
•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
•情绪不稳定,脾气容易暴躁、不安;
•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导致长不高、免疫系统差。
简单来说,就是:
孩子睡好了,有助于身心发展;
夜熬多了,会消耗整个人的精气神。
如果你真的爱他,那就请你守好他的睡眠,还他一个灵活的脑子、稳定的情绪。
3 高糖饮食:零食陷阱 “困住” 大脑发育

图片为AI生成
孩子学习累了,不少家长习惯递上薯片、巧克力、奶茶当 “奖励”,却不知道这些高糖高脂的零食正在伤害孩子的大脑。耶鲁大学研究指出,高糖食物会迷惑大脑的奖赏回路;《神经科学杂志》也发现,长期高糖饮食会影响大脑 “海马体”(负责学习和记忆的关键区域)的神经元再生,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东西变慢。曾有个 4 岁男孩因天天吃高糖零食,不仅查出糖尿病,还总跟不上幼儿园的教学节奏。
家长该怎么做:
用水果、坚果替代糖果、薯片,既能补充能量,又不会伤害大脑;
带孩子看《一部关于糖的电影》,让他直观了解糖分的危害;
三餐保证营养均衡,早餐吃粥、馒头等碳水,晚餐多吃鱼肉、鸡肉等优质蛋白,且睡前 4 小时不进食。
4 久坐不动:静止身体 “锁死” 活跃大脑

图片为AI生成
现在很多孩子课间十分钟也待在教室里,放学就宅家,成了 “久坐小达人”。可哈佛大学教授在《体育改变大脑》中提到,运动后孩子的词汇学习速度会提高 20%—— 因为运动能产生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传导物质,这些物质能激活大脑,让孩子更专注、记性更好。相反,久坐会让大脑内侧颞叶变薄,导致孩子反应变慢、情绪容易暴躁。
家长该怎么做:
根据年龄选运动:3-6 岁玩平衡车、踢足球,6-12 岁爬山、游泳,13-18 岁打篮球、网球;
每天保证 30 分钟运动时间,哪怕是跳绳、跑步这种简单的活动也可以;
周末带孩子去公园、操场,让他在户外尽情跑跳,而不是待在家看电视。
5 情绪失控的吼骂:高压语言 “阻碍” 大脑发育

图片为AI生成
很多家长火气上来的时候,确实憋不住吼孩子,可问题是,孩子不懂这些,你的生气、吼骂,只会让他感到恐惧。
他会变得焦虑、紧张、记忆力下降、情绪暴躁,甚至对你产生疏离的心理和防备的意识。
家长该怎么做:
情绪要爆发时,先去 “矛盾暂停区” 冷静 5 分钟,别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
如果不小心吼了孩子,事后一定要道歉,告诉孩子 “妈妈 / 爸爸不该凶你,不是你的错”;
用平和的语气和孩子沟通,比如孩子写作业慢,不说 “你怎么这么磨蹭”,而是问 “是不是遇到难题了,需要帮忙吗”。
6 过度包办:替孩子做主 “养废” 大脑

图片为AI生成
“别碰,会受伤”“这个你做不好,我来”—— 很多家长习惯替孩子做所有事,却不知道大脑遵循 “用进废退” 的原则。脑科学家洪兰说,孩子每一次动手、每一次做决定,都是在 “用手建脑”:拆玩具能锻炼逻辑思维,自己吃饭能提升协调能力,选衣服能培养判断力。如果家长事事包办,孩子的大脑没机会锻炼,会慢慢变得没主见、遇难题就放弃,看似 “省心”,实则 “废脑”。
家长该怎么做:
3 岁起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服,哪怕一开始会弄脏、穿错也没关系;
孩子遇到问题时,不直接给答案,而是用 “你觉得下一步该怎么做” 引导他思考;
每周留 1 小时 “自己做主时间”,让孩子决定吃什么、玩什么,给他锻炼决策力的机会。
孩子的大脑不是 “固定不变的容器”
而是 “能不断成长的花园”
戒掉这 6 个毒习惯,
就是给花园 “除草”,
让大脑能健康生长。
除了 “戒坏”,还要给孩子 “种好”——优质的读物能激活大脑,
《儿童文学》能培养阅读力和想象力,
《中国少年英语报》能在趣味中提升英语能力,
《漫画历史故事》让孩子轻松了解历史,
《我们爱科学》能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这些读物能给孩子的大脑 “补充营养”,帮他在戒掉坏习惯后,拥有更活跃、更聪明的大脑。
《儿童文学》
适合 1—6 年级

里面有温暖的成长故事、优美的散文诗歌、充满想象力的童话,既能提升孩子的文学素养,又能让他们在文字中感受情感的温度,学会思考生活。
《中国少年英语报》
适合 1—6 年级

用有趣的漫画、贴近生活的主题(比如动物、节日、科学小知识)教英语,难度循序渐进,能让孩子在轻松阅读中积累单词、提升语感,告别 “死记硬背学英语” 的痛苦。
《漫画历史故事》
适合 1—6 年级

用孩子喜欢的漫画形式讲历史,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民国,把复杂的历史事件变成生动的画面和简单的对话,让孩子在哈哈大笑中了解历史脉络,记住重要人物和故事,比刷 “历史短视频” 更系统、更深刻。
《我们爱科学》
适合 1—6 年级

科普读物,内容涵盖天文、地理、生物、科技,既有通俗易懂的知识讲解,又有可动手操作的小实验,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让孩子明白 “科学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有趣的发现”。

编辑:高富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