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们又有新发现,北京藏着一家“猛禽医院”!

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家中的猫猫狗狗如果生病受伤了,有专门的宠物医生为它们治疗。在野外翱翔的红隼、猫头鹰等猛禽如果受伤了,也有专门的“医院”可以看病哟!前几天,《中国少年报》的小记者们走进了一家神奇的“猛禽医院”——北京猛禽救助中心,采访猛禽康复师,聆听猛禽救助的故事。

01

安静的“医院”藏爱心

刚走到北京猛禽救助中心门口,小记者们就被这里的环境吸引了——路两旁的大树郁郁葱葱,听不到汽车喇叭声,就像闯进了童话里的森林。工作人员叮嘱大家:“嘘——这里的猛禽都是‘病号’,需要安安静静地养病。”大家立刻放慢脚步,连呼吸声都变轻了。

工作人员介绍说,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是非盈利性野生动物救助机构,目前有5名猛禽康复师,一年要照顾两三百只猛禽,而且全年365天都有人值守!听到这里,小记者们都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对猛禽康复师的敬佩油然而生。

02

猛禽知识知多少

什么是猛禽?为什么在北京建立猛禽救助中心?小记者们来到室内,认真听起了猛禽知识讲座。

康复师用有趣的故事告诉大家:猛禽虽然有着大大的弯钩状喙和尖利的爪子,但它们其实很脆弱——有时候会不小心撞到窗户,有时候会误食有毒的东西,还有可能被非法买卖或饲养……

“原来猛禽会遇到这么多麻烦!” 小记者章僖宸听完后恍然大悟,“这些看起来威风凛凛的鸟儿,其实非常需要人类朋友的保护。”

03

透过小孔看“伤员”,手术室里配置全

接下来,最令大家期待的环节来啦——参观猛禽的“病房”和 “手术室”。

为了让猛禽安心恢复,猛禽“病房”不是动物园中网状的笼舍,而是封闭无窗的木墙,门也是紧闭的,小记者们只能通过门上的小孔来探望这些“病号”:有体型娇小的红隼、燕隼、红脚隼,还有我国体型最大的类大……

接着,小记者们来到手术室参观。在这里,大家见到了许多新奇设备:避免猛禽失温的恒温手术台,精准的体重秤,还有一个特别酷的“羽毛银行”,里面存放着1000多根大小不同的羽毛!这些羽毛都是给受伤猛禽“补残”用的,让它们能和受伤前飞得一样好。

“救助人员在给猛禽喂食时,要戴上有假鸟头的手套和有着长长面纱的帽子。这些野生的猛禽不是宠物,这样做是为了让它们不依赖人类。”小记者董文睿认真记下笔记。

04

小记者,来提问

在最后的采访提问环节,小记者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向康复师抛出一个个“小问号”——

小记者侯梦洋:猛禽放归的标准是什么?

康复师:放归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身体健康,救助前的伤病问题在放归前都要解决;二是心理健康,要确保猛禽在放归后仍然具有野外生存的能力,不依赖人类的饲喂。

小记者钱维世:我也想为救助猛禽或者其他鸟类出一份力,该怎么做呢?

康复师:小朋友们可以从身边入手,比如在窗户上贴鸟类防撞贴,防止鸟类误伤;对于没有受伤、但是飞不起来的幼鸟,如果有很多人围观,需要尽快疏散人群;如果遇到已经受伤的猛禽,就可以拨打电话,联系我们进行救助。

“没准我们下次仰望天空时,就能看到被救助过、戴着环志的红隼掠过。”“原来保护猛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给它们留一片真正的树林,像朋友一样用心对待它们。”参观结束后,小记者们兴奋地交流着收获,纷纷表示要做保护猛禽的先行者、守护自然的小卫士!

活动策划 单文 常江 郭茜

本报记者 苏畅 孙笑

视频摄影剪辑 滕亚运

参加本次采访报道的《中国少年报》红领巾小记者有:

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小学实验部小记者站 温梓凝 贾丰毅 章僖宸

北京市朝阳区人朝分东坝学校小记者站 侯梦洋 方紫妍 于梦菲 于梦瑄 魏锦怡

国家消防救援局机动支队小记者站 王哲樸 董文睿 靳新灏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实验学校小记者站 钱维世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 成思妍

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小记者 汤奕杨 

编辑/排版:钟子维 

初审:李杨 魏金宇

复审:孙彦

终审:刘宇

都看到这了,点个

吧↘

编辑:高富灿

马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