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意写作秀 > 正文

“我的铁路风景”优秀征文作品精彩呈现(4)

2025-11-20来源:“中国铁道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绿皮车厢里的慢调光影

钢轨边流转的四季诗行

站台间闪光的温情碎片

一幕幕沉淀于字里画间

我的铁路风景” 故事汇原创美文征集展示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让我们共同展开旅途中的感动与回忆,继续欣赏精彩作品吧!

优秀作品展示

窗外的中国

我要去坐火车啦!还是我们国家最厉害的复兴号!出发前好几天,我就兴奋得像一只皮球,在家里滚来滚去。

终于到了出发那天,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了火车站。哇!这哪里是火车站呀,简直像一座大大的宫殿。大厅那么高、那么亮,一眼都望不到头。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好多好多数字和地名在“跳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我好奇地看着大人们把身份证放在一个小机器上,“嘀”的一声,闸机就开了。大家都排着队往前走。

站台上,一阵微风吹过,一列线条流畅的“巨龙”,悄无声息地“滑”到了我们面前。我不由自主地张大了嘴巴——它那么长,那么漂亮,车头尖尖的,真像动画片里的未来火车!

我的座位靠窗,这也太棒了!窗外的景色慢慢地向后退去,然后车速越来越快、越来越快。近处的树木、房子都变成了模糊的影子,一闪而过,只有远处的山和云彩,还慢悠悠地陪着我们。

列车跑出城市,窗外的风景就像一个巨大的万花筒,不停地变幻着。刚才还是高高的大楼、密密麻麻的立交桥,转眼就变成了整齐的工业园区。很快,我们又看到了绿油油的田野。妈妈说:“以前这里很多都是泥巴小路,一下雨就走不了。现在你看,到处都是宽阔的柏油路,农民伯伯开着小汽车就能下地啦!”

沿途,我还看到了弯弯曲曲的梯田,像绿色的波浪;看到了亮晶晶的河流,像蓝色的丝带;铁路两旁的坡地上,都种着绿油油的小草和树木,小鸟在上面唱歌。偶尔,还能看到一座古老的宝塔静静地站在山坡上,看着我们飞驰而过。那一刻,我觉得时间好像也跟着我们一起旅行了。

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我的心里也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感觉。我会忍不住在心里说:“哇,我们的国家真大,真美呀!这些铁路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我们国家所有的地方都连起来了。”爸爸告诉我,我们的国家在不断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努力工作,所以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我好像有点明白了,又好像不太明白,但心里对“发展”和“进步”这两个词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列车速度渐渐慢了下来,平稳地驶入了车站,我竟有一点舍不得离开这个“会跑的房子”。如果用几个字来形容它,那就是“快、稳、新、美”。我最真切的感受是“舒适、便捷、安全”,还有满满的自豪!

郭谨铭(中学组) 北京

《我的铁路风景》陈楷仪(小学中高年级组) 潮州

坐着火车行四方

往东·杭州立夏高铁行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复兴号的车身像一条银龙滑进杭州东站时,我忍不住唱起外婆教我的这段歌谣,“妈妈,我都没有啥感觉列车就到站了,高铁好稳呀!”

妈妈笑着说:“那当然,中国的高铁是世界上最快、最舒服的!” 这话是真的,高铁又稳又自在,旅途中我想站起来走上几个来回都行。

在火车上,我还把硬币立在窗台上做了小测试,掐表看它多久才会倒下,不过我打了好几个呵欠都没等到……我还喜欢列车广播的播报:“前方进入隧道。”随后车厢内外倏忽就暗下来,我心里就开始了奇幻的想象。邻座的男孩子也喜欢高铁穿隧道的感觉,我俩就把隧道命名为“时空小黑洞”。我们一起趴在车窗上,数着一路上要经过多少个这样的“黑洞”,很有趣。

在杭州与外婆待了几天,很快又到离别时。返程的列车呀,你能不能稍微跑慢些?窗外,夕阳正给云朵镶上金边。妈妈拿出外婆亲手做的乌米饭团,我一边吃,一边摸出硬币再次立到窗台上,小硬币表面闪烁着快乐的光芒,一直站立着,始终没有倒下。

往南·三亚椰风跨海列车记

登上跨海列车前,爸爸从他包里变出漂亮的海南主题小手账送给我:“你平时能写会画,这回体验粤海列车跨海,可得把感受都及时收到这簿子里哦!”

列车上,我翻看起小手账,里面有黎族小朋友漂亮的刺绣服装图,有优雅似精灵的珍稀濒危保护品种水菜花的美图,还有许多南海海洋生物的卡通配饰小贴纸。望着这些丰富的素材,我对海南之行满怀期待。

“真的要坐在火车里穿越大海啦!”因为爸爸提前用几节7号小电池在小桌板上给我做过了模拟预演,所以到了真正的跨海时刻,我一点儿都不陌生。爸爸说,火车不是整列都一次装进渡船,得把火车先分4段,然后分2次装进渡船的肚子里。停电时就是辛勤的装卸人员进行分解作业的时候,他们会用车钩等工具把火车牢牢固定住。我们要耐心等待这个阶段完成。

不久后,火车就舒服地躺在渡轮的肚子里,带着我一起穿越蔚蓝色的琼州海峡。到达港口后,还有一段有趣的操作——要让船尾嵌接到接车上岸的火车栈桥上,再用机车把车厢从船肚子里拽出来,像拼装大号玩具一样完成拼接,然后恢复成整段的火车,就能在岛上欢快奔跑啦!

往西·绿皮火车的“慢时光”

2023年,我第一次乘坐“慢火车”。那会儿刚游完成都,妈妈建议我们一起坐“慢火车”去乐山。这是一趟可以在白天体验“慢时光”的旅途,对此我很期待。

这趟列车的绿色车身还带着黄色条纹,仿佛一条穿绿大衣的长毛虫。我抱着熊猫公仔走进车厢。哇,感觉又宽敞又复古,晨光投进来,车厢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朦胧美。火车头拉长了声音启动,好像在替我对成都说再见。妈妈露出微笑:“哎呀,终于又听到小时候熟悉的哐当哐当声咧!”

我细细感受着这趟火车:车厢有点摇晃,车窗还能打开,小桌板是固定在两排座位之间的,很适合面对面聊天、磕瓜子!

车子慢慢开着,我着迷地望着窗外的风景,这时隔道坐着的一位老奶奶身边的线团“咕噜噜”滚到我脚边。“幺归儿,你帮我捡一下嘛。”奶奶温柔地对我说。咦,她手里的勾针好像正织着一个圆滚滚的挂件——灰色的脑袋,微眯的长眼,垂肩的大耳。奶奶见我盯着挂件的样子,又来问:“你晓得这是哪个不?”我摇了摇头。她哈哈哈大笑:“哎呀,你坐这趟车就是要去乐山见它的嘛,它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尊露天摩崖石刻佛像噻!”妈妈忍不住提醒我:“奶奶编的就是乐山大佛!”

我就说“慢火车”很适合聊天嘛,这不,妈妈、我还有老奶奶就这样开心地成为了旅途中的好朋友。

往北·解锁“绿巨人”的冰雪密码

去年冬天,我们家组织了一次东北自由行,我们家的理科学霸——我的工程师舅舅也一同出游。那天计划要坐城际列车前往佳木斯,在哈尔滨的酒店收拾完行李后,我们开始了闲聊。舅舅说东北人很豪迈:“在这边,你不仅能看到名叫‘东方红’的车站,还能坐车到相呼应的‘太阳升’站,你说这地方牛不牛!”

这是我第一次体验乘坐黑龙江的“绿巨人”动车。站台上的这趟列车身披国槐绿“外套”,还从头到尾飞挂着两道超长黄色衣带,格外醒目。妈妈说,这趟城际快车会带我们穿越三江平原,从哈尔滨到佳木斯只要3小时。“‘绿巨人’既能跑长途,也能运短线,功能很强大!”舅舅打趣地补充道。

上车前,我就发现“绿巨人”的外表隐约有点哑光,我忍不住问舅舅:“老舅,车身上好像有层膜,是干嘛用的?”舅舅有问必答:“这是纳米防冻涂层,导热系数极低,算是黑科技,能让列车在高寒地方不结冰。”他这一说,我立刻脑补《雪国列车》的电影桥段。

进入“绿巨人”,里头比我想象的更宽敞舒适,座位椅背不是那种板直的,而是能够灵活调节,此外随处能看到方便手机充电的插口。随着列车平稳地向前奔驰,“卖红肠——哈尔滨红肠!”推餐车的阿姨响亮的叫卖声从远处传来。舅舅出钱买了几根给大家一起分享。

一边吃红肠,一边看窗外掠过的白桦林,感觉真棒!我还看到了雾凇,在阳光下,树枝就好像被冬爷爷戴上了水晶项链。我用现学的东北话不断赞叹:“哎呀,贼好看,贼好吃!”

何祈朵(小学中高年级组) 广州

《高铁穿山到连南(瑶寨)》 何祈朵(小学中高年级组) 广州

钢轨上的水乡星光

我的旅行包里总装着一本贴满火车票的小本子。这些带着油墨香的车票,就像串起水乡明珠的丝线。每次翻开本子,都能看见列车载着建湖的浪花,驶向温暖的远方。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坐上普速列车去南京看望大爷爷。车窗外,九龙口湿地的芦苇丛像绿色的波浪,成群的白鹭贴着水面掠过,偶尔还能看见渔民撑着小船在河道里穿梭。建湖特有的水乡风光渐渐后退,“哐当哐当”的车轮声却越来越清晰,仿佛是西塘河的流水声化作了钢轨上的旋律。邻座的老爷爷笑着给我讲起故事:“以前去南京,要先坐小船到码头,再转汽车。现在火车直接开到家门口,建湖和外面的世界更近啦!”他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摸着车窗,眼睛里闪着光。

不远处徐盐高铁上,银白色的高铁像一道流星划过水乡。我的铅笔在本子上沙沙作响,把窗外的景色画下来:成片的藕田里,粉白的荷花摇曳生姿;戴着斗笠的农民在稻田里忙碌,身后的水渠泛着粼粼波光。列车员阿姨推着小推车走来,“瓜子饮料矿泉水”的吆喝声,和车轮与钢轨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成为独属于旅途的音乐。

抵达南京站时,我差点认不出这个地方。宽敞的候车大厅里,电子屏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车次,智能机器人正在为旅客指路。大爷爷来接我们时直感叹:“现在真是方便!以前出站排队要半小时,现在刷身份证‘嘀’一声就出来了!”回家的路上,大爷爷指着远处新建的高架桥说:“这是连接高铁站和市区的快速路,以后咱们建湖到南京,就像串门一样简单!”

坐在大爷爷的电动车上,晚风带着九龙口的荷香拂过脸颊。我突然明白,铁路不仅是连接城市的轨道,更是建湖通向世界的彩虹桥。那些飞驰的列车,载着水乡儿女的梦想,也载着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的小本子里,又多了一张车票,它像一颗小星星,照亮我心里对家乡的爱,也照亮了我继续探索远方的路。

成汶冰(小学中高年级组) 盐城

投稿作品,请扫下方二维码

编辑:耿玥

马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