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意写作秀 > 正文

“我的铁路风景”第三季活动最后5天倒计时!| 优秀征文作品精彩呈现(5)

2025-11-25来源: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从绿皮火车的慢摇到高速动车组的飞驰,列车穿行山河,窗外风景如画流动。从江南烟雨到大漠孤烟,每一帧都是时光的馈赠。

“我的铁路风景” 故事汇原创美文征集展示活动 第三季征稿倒计时!让我们以故事为舟,载着感动与回忆驶向远方。活动截稿在即,请尚未投稿的同学抓紧最后的机会,与我们共同绘制这幅流动的风景画卷。期待大家的精彩来稿!

投稿作品,请扫下方二维码

优秀作品展示

父亲的钢轨与我的青春征途

我是一名准高考生。在我十八年的成长岁月里,铁路承载着我无数的回忆与情感。

我生长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我的爸爸,是大秦车务段一名调车长,工作地点在河北。这些年来,他常年两地奔波,十分辛苦。在我的记忆中,他一直都是乐呵呵的,从未抱怨过工作的辛苦。无论是寒风凛冽的冬天,还是酷暑难耐的夏日,他总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小时候,我和妈妈总会坐火车去秦皇岛看望爸爸。那时的绿皮火车,速度很慢,从家到爸爸工作的地方,往往要十几个小时。一望无际的田野,蜿蜒流淌的小河,古朴宁静的村庄……这些画面,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书页中的山川湖海与车窗外的广袤天地相遇,铁路成了我认知世界的移动课堂。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铁路事业迎来了高速发展。从慢悠悠的绿皮火车,到快捷舒适的动车,再到风驰电掣的复兴号,每一次的变化都让我惊叹不已。如今,再去爸爸工作的地方,时间大大缩短,旅途也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坐在宽敞明亮的动车组车厢里,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美丽景色,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铁路的发展,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更拉近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让我们能够更便捷地游览祖国大地的壮美河山。

爸爸在工作的二十多年里,用兢兢业业的态度,朴实无华地诠释着自己对铁路工作的热爱。他就像一颗螺丝钉,牢牢地钉在自己的岗位上,为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默默奉献着。在我心中,他就是最可爱的人。

在爸爸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铁路在我心中早已不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代表着一种责任与情怀。我渴望像爸爸一样,为国家的铁路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在即将到来的高考志愿填报中,我毅然决定填报铁路院校。我希望能够学习专业知识,将来投身到铁路建设与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读万卷书”让我在文字中领略世界的精彩,“行万里路”让我在旅途中感受祖国的魅力。铁路,不仅是连接城市与城市的纽带,更是连接知识与实践、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我的铁路风景,有爸爸的坚守与付出,有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更是我自己的青春征途。我相信,在无数铁路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铁路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而我的铁路梦想,也将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愈加茁壮成长。

张烨鑫( 中学组 )大同

《火车轨道旁的健身天地》

董皓辰(中学组) 上海

辙印里的光阴与拥抱

“火车向着韶山跑,穿过峻岭越过河……”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我的思绪总会飘向那条连接兰州与青海格尔木的铁路线。它不仅是承载归乡脚步的通道,更串联起时代的变迁与血脉间永恒的羁绊,在漫长岁月里,编织出辙印里的光阴与拥抱。

一路风景,一路征程

列车缓缓驶出兰州站,车窗外的景象如同一帧帧泛黄的老照片被重新上色。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肌理,曾是祖辈们徒步迁徙时丈量过的土地,那些深浅不一的褶皱里,藏着西北人民千年的坚韧与守望。随着铁轨延伸,广袤的戈壁滩豁然展开,冬日的砂砾在阳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冷光,恰似这片土地褪去柔软的表象,露出它饱经风霜却依然炽热的内核。顽强生长的骆驼刺与远处旋转的风力发电机叶片相映成趣,古老与现代在此刻无声对话,诉说着人类与自然相处方式的蜕变。

最震撼的莫过于祁连山脉的登场,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如同苍穹遗落人间的哈达,冷峻的山岩肌理记录着地质变迁的亿万年时光。当列车沿着山脚蜿蜒前行,冰封的溪流像大地的静脉,在冬日的沉寂中积蓄着春的力量。这条铁路线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连接,更是一部流动的西北发展史——曾经摇摇晃晃的绿皮火车,载着物资与希望穿行在荒芜间;如今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列车,则以更高效的姿态,见证着“天路”如何助力边疆与内地血脉相连,让偏远小城也能触摸到时代发展的脉搏。辙印延伸之处,是光阴流转的痕迹,更是这片土地不断向前的见证。

回忆里的温暖旅程

记忆的时针拨回童年,硬座车厢里此起彼伏的泡面香气,总与爷爷奶奶腿上传来的暖意交织在一起。那时的火车像个会摇晃的摇篮,小小的我枕着他们的膝盖酣睡,却不知二老为了不惊醒我,如何在局促的空间里熬过漫长的旅程。直到爷爷生病那次,我们第一次踏上软卧车厢,柔软的床铺与安静的环境让我恍然惊觉:原来这条承载无数回忆的铁路线,也在默默升级,就像爷爷奶奶给予我的爱,从质朴的守护逐渐化作更周全的关怀。

奶奶在兰州陪伴我成长的岁月,爷爷跨越千里带来的格尔木风干牦牛肉,还有他讲述的盐湖故事,都成了这条铁路线上最珍贵的行囊。而如今,随着我慢慢长大,爷爷奶奶的白发渐多,这条铁路线便承载起新的使命——从他们奔赴我,变成我奔向他们。每一次车轮与铁轨的碰撞,都似在诉说着那些被时光珍藏的拥抱与牵挂。

常回家看看的叮嘱

“爷爷奶奶都是最爱你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常回家看看。”父母的叮嘱,让我读懂这条铁路线更深层的意义。它不仅缩短了地域的距离,更维系着一个家庭的情感温度。在疾驰的列车上,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我忽然明白:那些铁路沿线不断更新的信号塔、拔地而起的现代化车站,就像时代馈赠的礼物,让我们有更多机会、更便捷的方式,去回应亲人的牵挂。

抵达格尔木时,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温暖的拥抱,亲切的问候,还有那熟悉的味道,让我再次确信:这条铁路线串起的不仅是城市与乡村、过去与未来,更是三代人血脉相连的深情。而我,也将带着这份爱,在这条满载回忆与希望的铁路线上,续写辙印里的光阴与拥抱的更多篇章。

谢欣甜( 中学组 )兰州

《 我在铁路看风景》

樊子宜(小学中低年级组) 昆明

我的铁路风景——“南湖·1921”

暑假里,我登上了“南湖·1921”红色旅游专列。它身披红、金、绿三色外衣,犹如一道穿梭时光的虹桥,静卧在铁轨之上,散发着庄重又温暖的光芒。

步入车厢,我仿佛被卷入了历史的风烟里:深褐色的木质座椅沉静温润,车厢壁上点缀着古雅的花纹装饰。最令我流连的是那两节特别的“移动展览馆”——百年前上海与嘉兴两地火车站、博文女校、狮子汇渡口、宣公桥和南湖的老照片,仿佛蒙尘的时光之窗在我面前豁然洞开,无声述说着斑驳的往昔。最奇妙的是那墨绿色的“火车邮局”,我郑重地写下一张明信片,把它轻轻投入邮筒,寄向未来的自己——那小小信箱,竟仿佛盛满了时光的信约。我还在“党史学习角”里翻阅红色书籍,指尖抚过书页,一种沉甸甸的敬意悄然在心底扎根。更令人惊喜的是,用手机扫一扫小桌板上的二维码,“列车微课堂”里的党课故事便跃然屏上——这飞驰的车轮之上,竟流淌着一堂堂生动历史课!

归程时暮色渐沉,窗外天地被染成一片温柔的橘红。我倚着窗,书包里静静躺着从南湖带回的一枚小小红色书签,红得如同不熄的火焰。车轮铿锵,书签在书包深处随着韵律轻轻摩擦,窸窣低语——那声音细微又清晰,仿佛是历史在贴着耳畔低诉:它从未被遗忘,而是化作了铁轨的节拍,融入我们前行的路途。

当列车载我穿越灯火归家,书签在书包里如心跳般震动。我才恍然领悟:所谓旅程,不仅是用眼睛丈量远方山水,更是让心灵触摸到历史滚烫的呼吸。它如同轨道深处沉睡的星火,只待一列如我们般好奇的火车经过,便会再度燃起,照亮前方漫漫长路——那光虽微渺,却足以燎原,照彻未来无数个征途的起点。

王子林( 小学中高年级组 )上海

来源:“中国铁道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编辑:瞿凯侠

马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