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历时近半年的德胜街道“书香西城 阅读德胜”品牌阅读服务项目圆满落下帷幕。该项目作为全民阅读国家战略在基层社区的生动实践,通过系统化设计、多元化内容与创新性形式,成功打造了覆盖全域、服务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西城区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德胜街道紧扣国家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战略部署,联合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依托专业平台与优质资源,创新推出“书香西城 阅读德胜”品牌项目。该项目以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为支撑,立足于德胜街道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特色,从人文、历史、科学、育人、健康五个维度着力,构建了传统与现代交融、人文与科技对话的特色文化生态。通过环境优化、活动开展、品牌传播三位一体的实施路径,为辖区居民打造了一个人文气息浓厚、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交相辉映的温馨环境。
项目实施期间,对街道图书馆、社区图书角、阅读湾等空间进行个性化环创设计,打造“15分钟阅读圈”及体验式阅读环境。根据社区文化与居民诉求,先后组织开展各项主题文化活动,并结合重大节日为20个社区及幼儿园配备优质主题读物,涵盖科普、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这些图书按照年龄分级配置,满足0-18岁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阅读需求。

文创产品开发成为项目亮点。通过收集居民对德胜印象的关键词,结合德胜门箭楼等地域文化符号,专业设计师打造了以“人人爱阅读”为主题的帆布袋、胸卡及笔记本等文创产品,使“阅读德胜”成为流动的文化名片。


主题活动构建了居民多元化的参与平台。共计25场阅读德胜大讲堂,深入20个社区,多所学校及幼儿园。讲座主题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视野,以“传统文化及非遗”为主线,兼顾环保、科幻等热点话题。
传统文化系列深度融合非遗元素。“穿越时空的北京中轴线”讲座结合申遗成功背景,系统讲述中轴线历史沿革与文化意义;“大漠之上的文化赞歌”通过敦煌守护人常书鸿的故事,展现文化传承的艰辛与坚守;“故宫·故人·故事”让居民了解文物抢救背后的感人故事;“探秘国粹之美”通过京剧美学、规矩的讲解与现场演绎,让传统艺术焕发新魅力。

现代科普系列紧扣时代热点。“时间足够你爱”结合人工智能发展,解析科幻作品中的人类主体性探讨;“你的想象也许就是未来”聚焦儿童科幻阅读方法,激发创新思维;“地质工程师与非洲野生动物那些事儿”通过实地勘探经历,宣传环保理念,拓展国际视野。

项目突破传统单向讲授模式,开创多元互动场景。“紫园诗宴”诗歌活动创新采用“商圈+文化”模式,在紫园新风里商业区设立专属阅读角,邀请诗人现场点评居民创作,实现文化服务与商业活力的双向赋能。“画中的户外大冒险”科普活动设计“观察-绘画-体验”三重认知路径,通过专业讲解、绘画创作与活体触摸,为近200名儿童开启自然启蒙之旅。“科学在身边”科普展览构建“展览+互动”双区体验,设置10个科技知识展板,配备月球探测车、火箭发射装置等多种机械教具,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魅力。
项目构建了多层次主题矩阵,既包含北京中轴线、敦煌艺术、故宫文物、京剧国粹等传统文化精粹,又延伸至人工智能、科幻文学、生态探索等现代议题。25场讲座涵盖不同年龄层需求,实现从幼儿绘本导读到青少年科幻启蒙的全年龄段覆盖。通过“居民共创”机制,活动从“单向输送”转为“双向奔赴”。诗歌讲座中作家现场点评居民作品,京剧活动中票友登台献艺,科幻主题引导儿童畅想未来,形成了可持续的社区文化生态。活动深入社区末梢单元,构建“15分钟阅读圈”。讲座场地延伸至学校、养老驿站、商业区等多类型空间,时间安排兼顾工作日与周末,实现空间、时间、人群三个维度的全方位覆盖。

项目实施过程中,居民参与热情高涨,社会评价积极。“能像这样深入又如此生动地讲述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讲座很难得一听”,一位家长如是说。一位老人感慨:“别说小朋友了,老朋友都愿意听。”这些反馈充分证明了项目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书香西城 阅读德胜”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样本。项目成功探索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通过创新形式让非遗“活”起来,实现了文化基因的有效传递。以文化为纽带,整合政府、企业、社区与居民多方资源,形成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项目充分发挥中少总社的专业优势,实现了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的有效输送。该项目不仅为德胜街道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更在全国范围内展现了基层文化创新的活力与成效。
随着项目的圆满结项,“书香西城 阅读德胜”已初步形成了品牌效应。项目积累的经验模式,为持续深化书香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德胜街道将继续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文化服务从“普惠供给”向“品质提升”转型,让阅读真正成为居民的生活方式,让书香浸润每一个家庭。随着项目经验的推广复制,必将为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贡献更多可借鉴的实践智慧。
编辑: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