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少年国学院 > 正文

这些来自三星堆的神秘纹饰,全世界独一份!

名称:商玉璋

年代:商

尺寸:通长54.2厘米,宽8.8厘米,厚0.8厘米

重710克

收藏单位:三星堆博物馆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李白在《蜀道难》中咏叹的古蜀国

曾长期存在于传说中

三星堆的发现

揭开了古蜀国神秘面纱的一角

出土的众多惊世文物中

这件玉璋刻满了

全世界独一份的神秘图案

记录了当时庄严隆重的祭祀场面

01 全世界独一份的纹饰 记录隆重的“山陵之祭”

神山巍峨,云雾缭绕

一叶灵舟悬于两峰之间

古蜀国的祭司

或立或跪,双手交叠虔诚跪拜

一场庄严隆重的祭祀活动

被古蜀工匠用细线刻画在玉璋之上

如同一幅连环画

跨越时空呈现在我们面前

玉璋上的纹饰

全世界范围内目前仅发现一份

在殷商考古和其他区域文明考古重从未发现过

它分为上下两幅

正反相对呈对称布局

每幅以带状云雷纹分隔为上下两段

上、下段图案均以人居上,其下为山

人与山之间用平行线分隔

近看“连环画”,细节满满

场景①

两个并排站立的人像

头戴平顶冠,佩铃形耳饰,身着无袖短裙

两拳相抱,置于腹前

场景②

两座山中间有一略似船形的符号

两山外侧

好似有一人手握拳将拇指按在山腰

场景③

三个跪坐的人像

头戴穹窿形帽,佩戴双环相套的耳饰

身着无袖短裙

双手做与场景①相同的动作

场景④

两座山,山上有云气纹和⊙形符号

“⊙”应是代表“日”

两山外侧各插有一枚牙璋

从四个场景中

可以推测这幅“连环画”表现的是所谓“山陵之祭”的壮观场面

玉璋作为祭祀活动的重要礼器

场景④上的图案正好印证了璋的主要用途是祭山

《周礼》中记载:“璋,以祀山川。”

璋,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礼器之一。在所谓“礼拜天地四方”之中,

璋被认为是用来“礼南方”的器物,

一般认为它最主要的用途是祭山。

在古代,

人们认为山是地面离天空最近的地方,

祭山的目的便是为了通天。

这件玉璋也为研究古蜀宗教祭祀礼仪

提供了珍贵资料

02 玉璋怎么用? 青铜持璋小人像“实景教学”

祭山时

玉璋应该如何使用呢?

这件仅有4.5厘米高的青铜持璋小人像

为我们提供了“实景教学”

双膝跪地,两臂平抬

双手恭敬地抱握着一件璋

半跪在地做祭拜状

商·青铜持璋小人像,三星堆博物馆藏

据《周礼》记载

玉璋的使用因场合不同存在差别

祭大山川用大璋,祭中山川用中璋

祭小山川用边璋

若祭祀的是山,礼毕后将玉璋埋在地下

若祭祀的是川,则将璋投到河中

03 形制与中原玉璋相似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三星堆出土玉璋的形制

与中原地区的玉璋颇为相似

三星堆出土的玉璋

二里头龙形牙璋

据推测

古蜀人很可能从中原夏商文化中接触到了玉璋这种礼器

但他们并不是简单模仿,而是加以创新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不仅证明了古蜀文明的开放包容

也生动诠释了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

中华文明

在早期就如“满天星斗”

在不同地域闪耀,并彼此遥相呼应

当我们凝视三星堆的那些超越时代的艺术创造时

不仅能了解神秘的古蜀文明

更读懂了中华文明

海纳百川、不拘一格的创造力

监制|唐怡

制片人|毕磊

文案|王丹妮

视觉|林琦

指导单位|国家文物局

文章转载自央视新闻客户端《文博日历》专题

编辑:耿玥

马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