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革命文物、挑战军事竞技、学习情绪管理,这一天的经历比课本知识更鲜活!”10月18日,由团中央权益部、团中央少年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局群团处、团广东省委、广东省少工委联合主办的“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红领巾请祖国检阅”国防教育训练营在广州市海珠区圆满落幕。
来自当地多所学校的少先队员们,在“红色研学+军事体验+心理赋能”的沉浸式活动中,不仅深化了对国防的认知,更在实践中锤炼了意志品格,为少年儿童成长注入了“爱国强军”的精神动力。这些少先队队员们,更用10天的蜕变,生动诠释了“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少先队作风,成为训练营中温暖又励志的缩影。

日前,“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红领巾请祖国检阅”国防教育训练营在广州市海珠区圆满落幕
红色研学:在历史对话中厚植家国情怀
“原来英雄的钢笔这么朴素!”广州市海珠区华洲实验学校五年级的胡雨萌同学在展柜前驻足良久——那里陈列着卫国尧烈士生前使用的钢笔,笔身磨损严重,笔尖却依旧光亮。她一边在研学卡片上写下“1938年,卫国尧用这支笔起草抗日宣传稿”,一边抬头追问讲解员:“烈士写稿时,会不会担心被敌人发现?”得到“他把对国家的热爱,藏在每一个字里”的回答后,胡雨萌郑重地在“强军梦想”栏写下:“我要像烈士一样,用知识做‘武器’,长大后保护祖国。”
上午8时30分,海珠区少年宫门前,身着统一服装的少先队员们怀着期待整装出发,前往本次活动的红色教育基地——卫国尧纪念小学。
“这次国防训练营不是‘参观打卡’,我们准备了‘红色寻迹’研学卡片,让队员们带着思考缅怀历史。”广州市海珠区少先队副总辅导员何祖强介绍,卡片设计涵盖革命事迹、国防知识等内容,还特别设置“强军梦想”感悟栏,引导青少年主动思考“国防与自身的关系”。

图为卫国尧纪念馆内,队员们带着思考缅怀历史
走进卫国尧纪念馆,泛黄的书信、锈迹斑斑的武器、翔实的历史照片,瞬间将队员们带回烽火连天的岁月。“卫国尧烈士放弃优渥生活,投身抗日斗争,始终把群众安危放在首位……”随着卫国尧纪念小学红领巾讲解员的生动讲述,烈士的英雄形象在队员们心中愈发清晰。
广州市海珠区前进路小学五年级的李昊桐同学则被一组“战地儿童”照片吸引。照片里,战乱中的孩子背着小书包躲在防空洞,却依然坚持读书。“和他们比,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太幸福了!”李昊桐在分享环节主动举手,拿着研学卡片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感悟:“国防不只是军人叔叔的事,我们认真学习,也是在为国家‘添力量’。”
在卫国尧烈士雕像前,一场庄重的献花仪式如期举行。两名队员代表手捧鲜花,缓步走向雕像;全体队员肃立默哀,随后高举右拳,以铿锵有力的誓言表达传承革命精神的决心:“铭记革命先烈,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勤奋学习,茁壮成长,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广州市海珠区红棉小学四年级的张芷瑅同学,宣誓时特意把红领巾理得整整齐齐:“以前觉得‘国防’很抽象,现在明白了,强大的国家就像‘保护罩’,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筑牢这层‘保护罩’努力。”

图为“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红领巾请祖国检阅”国防教育训练营列队场景
军事竞技:在挑战中锤炼坚韧品格,见证团队蜕变
“各就位,预备——开始!”哨声响起,下午3时,军事体育障碍赛在广州市南武中学附属学校操场拉开帷幕,这是本次训练营最受期待的环节之一。队员们被分为三个小组,围绕“跨越矮墙”“钻网洞”“红蓝军对抗赛”等项目展开激烈比拼,赛场上传来阵阵加油呐喊声。
“这些训练不只是练动作,更是练意志。”广州市海珠区少先队副总辅导员何祖强介绍,本次活动依托10天专项集训,通过队列训练、应急棍术、军事障碍赛等科目,将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融入每一个环节。
激烈酣畅的红蓝军对抗赛上,“我们分三路推进,中路佯攻,主力从西侧迂回。”队员们迅速配合到位,与此同时,蓝方营地正进行着激烈的争论。最终,在教官的协调下,他们决定采取混合战术:主力部队正面推进,同时派出两支侦察小队绕后。

图为红蓝军对抗赛
“记住,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总教官的嗓音沙哑却充满力量,“今天的对抗,是意志的较量,是团队的考验!”

图为红蓝军对抗赛取得胜利后,小队队员们露出喜悦的表情
最终,小队在军事竞赛中斩获两项第一,正是团队成员 “全力以赴、默契配合” 的成果。这些过程让队员们不仅深刻理解了 “诚实、勇敢、活泼、团结” 的少先队作风,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合作精神与抗挫折能力。
心理赋能:打开心扉,融入集体
“我要给大家讲卫国尧烈士保护群众的故事……”在互动实践环节,各小队队员们踊跃参与“红色故事我来讲”。2-3名队员组成分享小组,在指定区域轮流站上“小讲台”,用稚嫩却真挚的声音,讲述着自己印象最深的革命先烈的故事。
有的队员讲述烈士生前舍生忘死的战斗经历,有的队员分享烈士生前关心群众的温暖片段,短短两分钟的分享,却让红色精神在交流中不断传递。
“以前只在课本上了解革命先烈,今天近距离感受他们的故事,我更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一名队员的真情实感,引发了现场所有队员的共鸣。

图为互动实践环节队员相互分享
“第一天进行人行履带车试水,大家你推我挤,只顾着自己往前,履带总卡壳,还互相埋怨。”李昊桐同学在分享时红了眼眶,“但到了第四天献花环节、分列式列队,我们不用喊口号,动作都整整齐齐!”
李昊桐回忆,在“人行履带车”“分列式列队”等项目中,上演了一场从“混乱”到“默契”的蜕变。刚开始团队里还有人做了错事不敢承认,“比如有人不小心弄坏了训练道具,却瞒着老师,后来在辅导员‘诚实比隐瞒更勇敢’的引导下,大家慢慢敢主动认识到错误,甚至会互相提醒‘要对团队负责’。”
分享结束后,辅导员对队员们的表现给予高度肯定,“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份力量,希望大家把这份力量藏在心里,化为成长的动力。”
“国防教育不仅要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广州市海珠区知信小学大队辅导员钟琼接受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训练营深度融合“爱国强军”与“心理赋能”,正是为了实现“铸魂”与“育人”的双重目标。
从红色研学中引导队员体悟革命先辈的情感,到军事竞技中志愿者即时的心理疏导,再到专门设置的情绪管理课堂,心理关怀贯穿活动全程。据了解,此次国防训练营以团中央权益部下发的《青少年军体活动中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操作手册》(另发)为依照,将心理健康教育、抗挫能力训练、乐观品质培养、团队精神塑造等有机融入训练营各项活动安排,潜移默化养成可在未来日常生活中持续的良好心理认知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为帮助队员们更好地应对竞技压力,此次训练营以“思政铸魂+心理赋能”双线并进模式,为青少年打造了一堂沉浸式、立体化的成长必修课。
“情绪小课堂”上,辅导员们通过“情绪猜猜猜”“压力气球”等趣味游戏,引导青少年识别紧张、焦虑等情绪,并教授实用的调节方法。
广州市南武小学六年级的谭子会同学也分享:“之前我胆小,连举手发言都不敢,这次居然敢站上抗辩台表达观点!志愿者姐姐说‘勇敢不是不害怕,是害怕还敢试’,这句话我记在心里了。”

图为互动实践环节总教官讲授训练时的心理疏导方法
同时,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志愿者团队还为每位队员准备了“情绪口袋”——一张印有笑脸图案的卡片,背面写着“遇到困难时,记得你比自己想象中更勇敢”,方便他们随时给自己打气。而这张小小的卡片,也成了谭子会的“成长法宝”。
“我从一年级开始就不爱说话,总喜欢一个人待着,觉得融入集体很难。”谭子会在分享时,声音虽轻却格外坚定,“但这10天里,从和队员一起搭履带车,到帮同学捡掉落的研学卡片,我发现和别人聊天其实一点都不难!现在我能主动和大家分享趣事,连老师都说我‘活泼多了’!”
让“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种子生根发芽
“首先我想问各位队员一个问题,从开营训练以来,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有觉得累吗?热吗?有没有一刻想要放弃?其实我同大家感受一样,感觉很辛苦、很累,但是我们每一位都坚持到了现在,坚持到了闭营的这一天,这就是最棒的。”广州市南武中学附属学校初一年级的张宇烽同学在闭营仪式上的提问令不少队员都回忆良多。
闭营仪式上,大屏幕播放着当天的精彩瞬间:广州市海珠区南武小学五年级的邓梓琪在展柜前认真记录的身影、广州市南武中学初一年级的吴雨诺同学宣誓时坚定的眼神、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附属学校初二年级的陈泽桐冲线的画面,还有谭子会同学分享时泛红的眼眶、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小学队员们整齐列队的模样……这些定格的画面,不仅仅是10天的回忆,更是青少年成长的印记。

图为“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红领巾请祖国检阅”国防教育训练营在广州市海珠区圆满落幕
吴雨诺同学在闭营仪式上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今天站在这里,我不禁想起我们这些天的训练。分列式方队从步伐凌乱到整齐划一,刺杀操方队也斗志昂扬,愈发熟练。还记得我刚当上旗手时,既紧张又期待,劈旗总是劈不好,被旗带着走。直到后来,我不停地练习,才稳稳把旗劈得笔直舒展。那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喊得格外响亮,那是我们用坚持交出的答卷。此刻结营,这段与伙伴们并肩训练的日子,将会成为我最珍贵的回忆。我定会把训练中的坚毅刻进骨子里,让爱国防的种子生根发芽!”
“国防教育不是简单的‘吃苦训练’,而是要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明白,爱国是具体的行动,少先队员的成长需要‘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品格。”何祖强表示,未来探索“思政+心理”的教育模式,为青少年带来更多优质的体验,方便更多青少年走进历史、感悟国防,在实践中锤炼品格。
夕阳下,队员们胸前的红领巾与迷彩服交相辉映,成为这个秋日里最亮眼的风景。这场国防教育训练营,就像一颗“种子”,把“爱国、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信念播撒在青少年心中。
如今,这颗种子已开始发芽——有的同学敢主动交朋友了,有的同学学会了坚持,还有的同学意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少年军校的队员们更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小小的“种子”将长成参天大树,指引青少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 记者 张冰清
编辑: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