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图片 > 正文

多图回顾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

10月12日晚,江苏南京,“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活动现场,节目《我爱你中国》,演员们在台上挥舞着国旗。当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海大学举行。活动紧扣青春爱国奋斗主题,结合新时代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伟大实践,通过主题演讲、情景演绎、音乐舞蹈、互动分享等多种形式,以网为媒、以水为介,网上网下同上一堂大思政课。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嘉硕/摄

10月12日晚,江苏南京,“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活动现场,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作主题为《毋负邦人期》的分享,提到了几个“水之子”的青春故事,其中包括河海大学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的故事。郑金海说,以郑守仁院士为代表的河海人用坚守和创造诠释了“国有所需,我有所为”的担当。新时代、新征程。无论是在南水北调等战略工程里,还是在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等国之重器中,河海人用实干牢牢扛起了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崇高使命。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嘉硕/摄

10月12日晚,江苏南京,“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活动现场,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侯勇演绎一代水利宗师严恺,带领现场师生穿越时空,感受科学巨匠的报国情怀与崇高精神。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嘉硕/摄

10月12日晚,江苏南京,“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活动现场,演员林永健(右1)在舞台演绎红旗渠工程设计师吴祖太的故事。1960年3月28日,吴祖太在查看王家庄隧洞险情时,洞顶塌方,不幸牺牲,年仅27岁,是“渠上第一个把命献出去的人”。如今,吴祖太参与设计的362座工程设施仍在发挥作用,红旗渠年均引水量达3.74亿立方米,滋养着54万亩良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嘉硕/摄

10月12日晚,江苏南京,“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活动现场,演员林永健(左一)对话红旗渠人,向青年传递红旗渠精神。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嘉硕/摄

10月12日晚,江苏南京,“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活动现场,奥运冠军张雨霏到场和青年朋友们见面。她说,听到河海大学校长讲述一代代河海人治水的故事,自己也感觉热血沸腾。她说:“水是我们共同的老师,它教会我们刚柔并济、积蓄力量,也教会我们中流击水、勇立潮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嘉硕/摄

10月12日晚,江苏南京,“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活动现场,人形机器人与人类共跳街舞。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嘉硕/摄

10月12日晚,江苏南京,“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活动现场,贵州省榕江县委书记徐勃来到现场讲述“村超”在洪灾后重启过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嘉硕/摄

10月12日晚,江苏南京,“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活动现场,中国煤矿文工团演员刘昊然现场寄语河海大学学生。刘昊然表示,我们不妨把人生当成一场对生命的塑造,去学习、体验,去尝试、修正,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努力,都是在塑造属于自己的角色。不要害怕失败,也不要害怕平凡。正是无数平凡的坚守汇聚成了改变时代的洪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嘉硕/摄

编辑:瞿凯侠

马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