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 知祖国美” 少年宫研学2025暑期营系列活动,在中国青少年宫协会指导下,由上海、宜昌、包头、九江、淄博等青少年宫牵头,携手10余家各地青少年宫,把课堂搬到山河之间,让孩子用脚步丈量祖国,用眼睛发现中国。从外界观察来看,该活动引发了社会层面与相关领域专家的广泛关注。面对研学行业“游而不学”“质价不符”“走样变味”的发展困局,其以教育性、公益性、市场化、标准化四维优势,构建起破解行业痛点的创新模式。
此次系列研学活动自启动以来,依托多座城市青少年宫优质师资、课程研发、活动组织等优势,融合各地文旅独家、专业资源配套,围绕“红色文化、生态文明、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大国重器”核心主题设计多元化研学路线,组织青少年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与社会,在行走中感受祖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发展成就,有效丰富了青少年暑期生活,助力其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相关活动成效获得参与者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活动吸引了全国十余省市教育工作者、行业领导及百余名青少年参与,标志着我国青少年研学进入品牌化、专业化发展新阶段。宜昌市青少年宫主任周佳表示,活动整合长三角、成渝、中部地区优质资源,通过"游轮研学+高校探访+非遗体验"等形式,打造贯通长江经济带的特色线路,让青少年在行走中感受"大国重器"的科技力量与"屈风楚韵"的文化底蕴。
当游轮的汽笛声在江面上渐次消散,当最后一笔写生在画卷上落下余韵,为期7天由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牵头组织的 "行知中国美 ——2025 少年宫研学三峡游轮营"在重庆少年宫闭营。这场纵贯长江三峡的研学之旅,以 "行走的课堂" 为独特载体,科技团在 AI 竞技的火花与工厂研学的轰鸣中触摸创新脉动,美术团在写生采风的笔触与非遗体验的经纬里传承文化根脉,营员们并肩漫步于山河画卷,一同读懂中国之美那生生不息的底蕴。
营员反馈,上大市北夏韵同学总结此行为“科技之光与少年之志长江行思”,像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它让我深刻领悟:科技独立,是国家强盛的根基,是民族尊严的脊梁。这不仅是工程师的责任,更是吾辈青年的使命。目睹这壮阔的图景,胸中热血激荡——愿以今日之所见所感为薪火,立科技报国之志,脚踏实地,勇毅前行。当无数涓滴之力汇聚,终能推动中国科技之舟,驶向更加自主、更加强盛的未来深海。少年应当执炬前行,照亮这创新之路。
家长反馈,田林三中陈宇泽妈妈:小朋友比较内向,平时话也不多。刚刚接到孩子,他就忍不住开始跟我们滔滔不绝地分享这次行程。去了好多地方,看了好多风景,学习了好多知识,交了不少朋友,觉得每一顿饭都吃得很香,我们也都真切感受到了他的开心与成长…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们细致的安排和贴心的陪伴。
概念厘清:公益性与教育性的双重回归
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与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刘志恒指出,当前研学产品普遍"缺乏明确教育目标,多以合影打卡为成果",而中国青少年宫协会推行的"目标设定-实践探究-成果转化-反思评价"四环节课程设计,正针对性破解"游而不学"顽疾。例如泉州"绿意童行"研学课堂中,孩子们通过"观察-记录-创作"的完整探究闭环深化认知。家长口碑迅速发酵:“孩子第一次把日记写成了调研报告”“比报补习班更值”。
作为公办教育延伸载体,青少年宫研学具备三大差异化优势
定价机制:严格遵循《青少年宫管理工作条例》公益属性,2025年暑期营基础费用仅覆盖交通食宿成本,较商业机构平均价格低;
资源网络:依托全国5000余家青少年宫阵地,形成“少年宫课程研发+地方文旅资源融合+各地少年宫联动组织”三级服务体系;
专业配置:大多辅导员具备教育学背景,远超行业的平均水平。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副会长吴皓强调:"这种体系化能力是商业机构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影响分析:三维度的行业价值重构
教育性:从知识灌输到素养培育的范式转换。屈原故里研学中,营员通过"拜师礼体验-楚辞创作-情景剧演绎"实现传统文化内化。青岛职业学院旅游学院院长王媛媛评估显示,此类项目式学习使知识留存率提升至75%,远超传统课堂的20%。
规范性:五大统一标准破解行业失序。通过"统一推广宣传、价格发布、服务协议、实践证书、安全规范",2025年暑期营零投诉,家长满意度达98.6%。
普惠性:公益底色保障教育公平。避开商业化逐利,通过完善的补贴机制与公益化运作,打破经济条件对研学参与机会的限制。实践所示,少年宫研学真正实现了 “让不同背景的青少年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以公益力量筑牢教育公平的基石,这正是其区别于、并优于市场同类产品的根本所在。
发展建议:构建少年宫研学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师资专业化:研修引领+标准培养,筑牢“双师型”人才梯队
针对全国研学指导师缺口,中国青少年宫协会需持续深化“全国青少年研学师资研修班”,启动“研学名师工作室”计划,首批遴选20位相关领域研学专家入库。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务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冰建议构建"宫校互聘共培+真实场景实训+岗课赛教融合"标准化培养体系,定期举办研学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大赛,获奖作品纳入课程库并推广至青少年宫实践。
课程精品化:主题深化+闭环管理,深化“行走的课堂”项目
紧跟“跟着课本趣九江”精品化线路课的研学热潮,九江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从“引客入浔”转化为“引课入浔”,积极推动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与地方文化资源深度融,依托长江之滨、庐山胜境的绝佳自然与人文资源,将诗词文化、书院教育、非遗体验深度融合,以“跟着课本趣九江”为主线,开发出“诗歌创作-乐器制作-古船体验”跨学科实践项目,匠心打造“行走的课堂”。营员们沿长江、登匡庐,开展文化寻踪、生态考察、历史对话;登临琵琶亭吟诵《琵琶行》等千古名篇,探秘白鹿洞书院体验传统尊师礼仪与“古法拓印”特色活动,在多维度的沉浸体验中,立体感知历史传承与山水意境的完美交融。九江职业大学文化旅游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捷倡导"大主题+小切口"模式,通过聚焦核心主题,深化课程内涵,依托中国青少年宫协会搭建专业推广平台并组建专家库,系统化建设精品课程库与特色线路库,同步制定动态评价标准,构建"研发-评审-推广-迭代"闭环机制,提升精品课程、线路曝光度,实现优质产品示范引领。
青少年宫政府背景+公益属性,在城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成长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九江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伟光充分肯定通过“青少年宫导流+市场化运作”模式。倡导通过加强与国家级平台合作,借助国字头单位资源和号召力,联动全国各地市青少年宫,畅通研学网格化渠道;积极培养研学专业人才,联合全国研学专家,尽快推动研学行业规范性指导文件出台;树立行业样版,以政府资源的“公益性、普惠性”为基础,以旅游市场的“课程化、沉浸式、产出型”为运营模式,打造“少年宫研学”九江模式品牌实践高地。让九江的千年文脉转化为当代教育场景,让山水之美升华为青少年的成长之力。
评价科学化:三维评估+白名单优化,建立高质量实践评估体系
“应从课程教育目标达成度、学生实践参与及素养提升、社会反馈与品牌影响力三维度,综合过程性记录、成果性展示及动态评价标准,实现科学评估与质量优化。“长沙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党支部书记王欢建议。
“针对研学单位、课程、线路发布“青少年宫研学白名单”,建立“安全+教育+服务”准入白名单,对“质价不符”“走样变味”的合作方实施动态清退。”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乡村振兴与文化旅游学院蔺剑副院长表示。
协同常态化:宫地共生+全链整合,完善资源整合机制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旅游学院副院长王晓明表示,强化少年宫阵地枢纽功能,联合地方文旅、工业、农业、体育等相关资源部门深度挖掘在地研学资源,共建“宫地共生”特色课程集群。依托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平台整合研学基地、工业遗址等跨界资源,联动高校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构建“研发-认证-推广-保护”全链条资源整合与保护体系,打造独具特色、不可复制的特色研学生态。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秘书长、AI研学栈创始人邓青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可通过"需求精准画像-课程智能生成-资源动态匹配-数字人导览实施-个性化评价"的数字化闭环,降低专业个性化研学成本,破解"定制化服务高门槛"与"研学指导师标准化"双重困局。
从三峡工程认知到草原生态考察,青少年宫研学正以教育初心重构行业价值坐标。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副会长张玉勋表示,青少年宫兼具教育部门倡导的公益属性与文旅部门倡导的市场活力,有望成为未来主流研学模式。
(撰稿人:和君职业学院现代服务产业学院 宋国海)
编辑:瞿凯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