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提出殷切希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9月10日,教育部组织召开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广大教育工作者纷纷表示要践行教育家精神,到基层去,投身乡村振兴、教育强国建设,为乡村孩子点亮未来明灯。
据了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农村学校任教。“特岗计划”2006年实施以来,累计选聘特岗教师118万人,覆盖22个省份、1000多个县的3万多所农村学校。
近日,获得过全国“最美教师”等荣誉的8位全国特岗教师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在乡村教育一线工作的情况和体会,表达牢记初心使命、扎根乡村教书育人的决心。
“简直像做梦一样!”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潘店镇大辛庄小学教师任明杰是8位教师之一,他在座谈会上分享了得知总书记回信时的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和李强总理的批示,字里行间透着对我们的关心关怀,让扎根乡村的特岗教师备受鼓舞,倍感温暖,也倍觉肩上的责任和压力。”
2014年,任明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报名应聘成为一名特岗教师。当时,他被分配到一所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村小任教,条件艰苦,设施简陋。“但我深知,这里的孩子们更需要接受优质的教育,更需要有人为他们点亮未来的明灯。”他说。
面对困难,任明杰及时调整心态,想尽一切办法,用行动改变乡村教育面貌。他购置数码相机,开设了摄影校本课程,积累了19万张教育影像,记录学生成长的精彩瞬间;他带领学生创办阅读角,自费购买新课标课外读物,平均每个孩子每学期完成80万字的课外阅读。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雅瓦乡小学任教的龚茂菊也是一位特岗教师。她所在学校多是少数民族学生,部分学生书写潦草、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不足。于是,她在学校开设了“墨雅”书法教育特色课程,孩子们的变化远超预期,许多学生还带着家人一起练字,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喜爱。
“特岗教师成为乡村教师招聘主渠道、教育质量提升主力军。”云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李炳泽在座谈会上说,目前,云南共招聘了9.74万名特岗教师,数量已占到乡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的67%以上。“这支以本科学历为主的队伍,彻底改变了云南省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小学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从2005年的3.23%跃升至目前的74%以上,初中从32%提至94%。”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教育局局长孙飞提到,“特岗计划”推动了地方高质量的师资供给,怀远县每年逐校调研,将岗位集中投向偏远乡村中小学及教学点,60%以上招聘计划用于补充思政、科学、艺体等急需紧缺学科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也激励着其他教育工作者。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的‘教书匠’,更是淬炼匠心的‘手艺人’。”全国“最美教师”代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欧阳陵江说,工匠精神就是要在“毫厘之间”砥砺匠心,就是要像总书记回信里说的“扎根三尺讲台,潜心耕耘、默默奉献”。
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中国农业大学养分资源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团队负责人张福锁表示,要把培养知农爱农兴农新型人才作为教育强国、农业强国的根本来抓。他还以科技小院为例介绍了高校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经验。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表示,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推动建立“特岗计划”与“强师工程”的相互衔接、贯通带动机制,构建多维支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吴礼舵则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配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指导各地落实相关支持鼓励政策,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探索完善体现乡村学校特点的公开招聘方式,充实乡村教师队伍,做好教师交流轮岗、“县管校聘”改革和师范生公费教育工作,建强建优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本报北京9月10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编辑:瞿凯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