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琪
原标题:《畏畏缩缩,怎样才能大大方方的》
老师好,我是一名高中生,日常生活中总觉得自己畏畏缩缩:公共场合拍照,总显得拘谨、僵硬;考试前夕,即便复习充分,也羞于谈及学习,生怕成绩不如预期引来嘲笑。这种畏畏缩缩、因不自信而产生的微妙的躲藏感,让我很困扰。我该怎样大大方方展示自己呢?
这位同学,你知道吗?当下很多青少年都有和你类似的感受。发展心理学家提出的理论,恰好能解释你此刻的矛盾状态——当我们从儿童期过渡到青春期时,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既渴望被看见又害怕被评判的纠结,就像你既想默默做事又羡慕大方展示的矛盾心理。
你在公共场合拍照时的拘谨、考前羞于谈及复习情况、与陌生人交谈前的内心戏,这些现象背后有个有趣的心理学机制,叫作“聚光灯效应”——人们总会高估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度。那些令你尴尬的瞬间,在别人记忆里可能只是转瞬即逝的模糊光影。就像你在考场前反复擦拭眼镜的小动作,监考老师可能根本未曾留意,却在你心里反复重播成“慢镜头”。
这种内在冲突就像大脑里住着两个小孩:一个举着放大镜寻找完美证据——“我肯定很特别”;另一个握着橡皮擦试图抹去所有不完美——“要是能更从容些多好”。当你羡慕那些落落大方的身影时,正是内心那个“理想自我”在轻叩门扉,提醒你该给“现实自我”更多成长空间了。
那么,该如何调节呢?我给你四个建议:
第一,自我接纳与积极暗示。首先,要明白这种躲藏感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是成长的“副作用”。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更好地面对它。每天早上起床或者睡前,对自己说一些积极的话,比如,“我很棒”“我可以做到”“我很受欢迎”。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慢慢地改变你的内心,让你更加自信。
第二,小步尝试,突破自己。比如,先在熟悉的环境中,对着镜子练习自然地微笑或者摆出轻松的姿势;在小范围内,和家人或者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学习计划。每次成功的小尝试,都会让你更有信心。
第三,观察榜样,向榜样学习。多多观察那些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同学,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你可以从他们的行为中学习一些技巧,尝试把这些技巧融入自己的行为中。观察久了,你可能会发现,大家都各有各的不完美,即使是那些曾经让你非常羡慕的同学。
第四,自我鼓励很重要。每次尝试突破自己时,都要给自己一些鼓励,告诉自己“我已经做得很好了,下次会更好”。每一次的尝试,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步,也是进步。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你会自信大方。
(王琪:《青年文摘》特邀心理成长导师,北京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资深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来 源|《青年文摘(彩版)》2025年第11期
编辑:高富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