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 > 正文

每6个孩子就有1个面临心理困扰,这部电影带你寻找解决答案

当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突出问题和阶段性特点,教育部近日出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全面提升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10月24日,首部聚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纪录电影——《陪你到清晨》在全国上映。这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次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深度关注。

跟踪拍摄6年 收集分析上万份数据

导演:只有被看见 才能被认知

纪录电影《陪你到清晨》以一位少年与医生共同面对心理治疗的历程为主线,真实展现了学校、医院、家庭、社会携手援助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全景。影片用客观视角,寻找为儿童青少年心理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

从2019年初次接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起,导演田艳便带领团队深入学校、医疗机构,接触学生和家长、社会工作团队等,对数百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和持续跟踪,对上万份数据和样本进行了收集与分析,跟踪拍摄6年之久,用最真实的镜头展现孩子们的心理困境与希望。

田艳提到,在采访调研期间,非常多的孩子在知道要拍摄一个讲述孩子心理困境的电影时,都拍着胸脯对她说:“姐姐,你拍我的故事,我想让大家知道。”田艳还常常看到当一个孩子默默流泪时,一定会有另一双小手握着他或者抱住他。

孩子们需要被看见的渴望,是支持田艳完成这个电影的动机。她始终坚信:“只有被看见,才能被认知。”

“这个电影目的,是希望让全社会能够真正看到,心理疾病并非想象得那么可怕,也不可耻。”田艳说,希望所有得过心理疾病的孩子在今后都会被平视。

早期识别困难、精神疾病被“污名化”等

阻碍孩子及时获得心理健康支持

据了解,全球超14%的儿童和青少年受到精神障碍的影响。在中国,这一挑战同样严峻。权威数据显示,我国6—16岁在校学生精神障碍总患病率达17.5%,这意味着每6个孩子中就有1人正面临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今年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青少年有抑郁或焦虑风险时,有更高比例频繁出现不想上学的想法。在轻度抑郁风险和抑郁高风险的青少年中的这一比例分别高达20.2%和45.4%。

而另一方面,则是抑郁学生的治疗时常被耽误。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今年发布的蓝皮书《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现状及康复困境研究》显示——

在孩子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的631名参与者中,不足三成的家长会在孩子首次发出寻求专业帮助的情况下带其就诊,30.74%的家长会在孩子发出2次请求后带其就诊,且依然有29.31%的家长会在孩子发出四次及以上的请求后才带其就诊。

其实,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等问题往往始于生命早期,却因早期识别困难,社区基层服务能力不足,以及普遍存在的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一些患者和家属对精神疾病抱有“病耻感”等,儿童和青少年仍不能公平、及时地获得精神心理健康支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郑毅表示,儿童抑郁如果早期识别、早期治疗效果都是不错的,但目前治疗率太低,即使发现也不敢面对,甚至用一些民间疗法走了弯路。消除孩子和家长的“病耻感”,是通过科学诊疗、让孩子恢复健康的重要环节。

“治已病、防未病”同样重要

家庭、学校、社会需共同发力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治已病’,但‘防未病’也非常重要。”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暨妇女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肖利军说,不能把希望只寄托在医院,家庭和学校两个重要因素首先应该动起来,家庭学校在“防未病”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家长要多陪伴,而且陪伴要趁早。”肖利军说调查显示,孩子最乐意与父母进行语言交流的时间集中在3-8岁,8岁以后,老师和同伴将逐渐代替父母。因此,3—8岁这段时间也被称为家庭教育的黄金期。“而且陪伴质量越高,孩子从中收获的养分也就越多。”

肖利军说,还要鼓励孩子和家长、老师、同学多交流。“交流有利于建立更多的支撑,对人们心理健康有非常大的帮助。”

“如今,学校环境已发生了变化,让孩子天真烂漫的本性更大程度地释放出来。”肖利军说,近些年,教育部推动各地增加体育课、体育课后服务和大课间,推动课间活动由原来的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要求。

此外,《陪你到清晨》医学顾问团队负责人表示,尽管每个孩子的心理困境都是独特的,但预防原则是相通的——早期识别、科学理解、及时支持。

那如何判断儿童青少年可能出现了精神疾病呢?

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郑毅给出了实用建议,当孩子出现以下两个信号时,要考虑精神障碍并及时就医:

第一,如果一个孩子的情绪、行为表现跟他的年龄、受教育水平、所处环境不相符时;

第二,如果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给孩子自己、家长或者学校造成持续的麻烦和痛苦时。

若孩子出现以下这些情况千万别忽视:

①情绪障碍:长期情绪低落、过度担忧或恐惧; 

②行为障碍:注意力涣散、冲动或有攻击行为;

③发育性障碍:伴随社交困难、重复刻板行为;

④进食或睡眠障碍:厌食症、失眠等。

打破误解与偏见

影片让更多人科学理性地看待心理问题

《陪你到清晨》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真实记录了青少年心理问题成因及现状,有助于消除大众误解,更在于它展现了学校、医院、家庭和社会共同构建支持系统的可能性,让更多孩子能及时有效得到帮助。

“作为国内鲜有的聚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纪录电影,《陪你到清晨》具有开拓性意义。”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暨妇女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波表示,电影通过真实记录,有助于打破大众对精神心理疾病的误解与偏见,让更多人科学、理性地看待这些问题,并意识到精神心理疾病同其他身体疾病一样,需要且能够得到专业治疗和支持。

北京安定医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齐军慧说,希望这部电影能够给社会大环境带来一定改变。“希望以后大家看待精神、心理疾病的人群,就像看待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病人一样,他们只是遇到了生活中一个坎。也希望患者和家属‘病耻感’能够少一点、再少一点,直到消失。这是我们非常希望能够看到的结果。”

所有难题终有答案

《陪你到清晨》10月24日

在全国院线同步上映

让我们走进影院

在影片中寻找答案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监制/李浙 王元  

主编/江永韬 编辑/史萌

记者/单楚玉 汤文昕  

©央视新闻

 我们影院见!

编辑:高富灿

马上订阅